为进一步推进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,4月24日,学校举行“创新驱动发展”——邓改革、张蕊博士创新工作室授牌仪式。学校校长宛国成、副校长崔阳出席仪式,教科研中心、市政与水利学院、通识教育学院及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中层干部,邓改革、张蕊博士创新工作室团队成员及教师代表参加授牌仪式。


邓改革博士以《PPR/铜复合热管介入下葡萄根区热湿耦合传输机理研究》为题,针对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冬季冻害痛点,提出利用地下水热源(10-15℃)驱动PPR/铜复合热管技术相变传热实现根区精准控温,替代传统高生态成本的埋土越冬法。该研究通过建立“地下水-热管-土壤”多介质传热模型,为北方寒旱区经济作物抗冻技术提供新范式。张蕊博士围绕《职业教育国际化与产业融合创新研究》,提出构建“标准输出+人才培养”双循环路径。通过开发“中文+智能建造”“智慧水利”双语课程包,建立跨境虚拟实训平台,培养“技术+商业+国际规则”复合型人才,服务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类企业出海需求。
宛国成强调,博士工作室的成立是学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,对学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。学校一直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培育工作,不断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,通过制度保障激励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工作。他对博士创新工作室团队提出三点要求:一是博士能在科研、教学、学生培养等方面发挥好先锋示范作用;二是博士工作室团队能得到整体发展,提升学校教师团队水平;三是借助博士创新工作室,发挥智库功能,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,助推学校科研工作创新发展。
邓改革、张蕊两个博士创新工作室的成立,标志着学校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与产学研融合领域又推进了一步。后续工作室将分别聚焦水利工程技术创新与职教国际化生态构建,以差异化科研定位形成协同效应,为学校“双高计划”建设和区域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。
来源:市政与水利学院 邓改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