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正文

习近平宁夏行的人民情怀二 | 那年春天,一双大手握住一双满是老茧的手:我是来向你学习的!

信息来源:本站 作者: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浏览次数:

(一)

“我是来向你学习的。”

2008年4月7日,灵武白芨滩林场。习近平来到宁夏视察工作,专程到这里看望了治沙英雄王有德和他的同事们。

面对一望无际的麦草方格,习近平的手紧紧握住王有德那双满是老茧的手说:“你们在这里做出了很大贡献,非常了不起。”

2019年9月29日,北京人民大会堂。

领奖台上,习近平总书记那双大手再一次紧紧握住老王的手,并为他颁授“人民楷模”国家荣誉称号奖章。

王有德(中)和同事们走在治沙的路上。资料图

从1976年接过父辈“接力棒”,王有德这个与沙窝子鏖战一生的汉子,带着不服输的一群人,与茫茫沙海较劲碰硬,从一棵树,到60万亩绿色“长城”,终锁“黄龙”。

(二)

昔日的宁夏灵武白芨滩林场黄沙漫天,其西、北、东三面分别毗邻腾格里沙漠、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。很长一段时间里,宁夏人的记忆都是“一年一场风,从春刮到冬;风吹沙子走,抬脚不见踪”。

宁夏治沙人向沙漠要绿洲,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起。资料图

王有德的双手虽然皴裂,却被誉为“点沙成林”的“绿手指”,“苗娃子”成活率可达90%。正是这双手征服了“沙魔”,毛乌素沙漠后退了20公里。一道东西长47公里、南北宽38公里的绿色屏障矗立在沙漠与引黄灌区之间。

40多年坚持,王有德参与并带领职工营造防风固沙林60万亩。60万亩啥概念,约等于400平方公里,而马尔代夫的总面积不过为298平方公里。王有德用40多年时间,在毛乌素里沙漠硬生生种出一个“马尔代夫”绿洲!

宁夏地处中国西北地区东部、黄河上中游,东、西、北三面分别被毛乌素、腾格里、乌兰布和三大沙漠、沙地包围,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.79万平方公里,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53.68%,其中沙化土地总面积1.12万平方公里,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1.65%。干旱少雨、缺林少绿、生态环境脆弱,沙漠化不仅制约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,也对中国西部的生态安全造成影响。

一代又一代宁夏的治沙人躬身为堤、俯身做桥,几十年如一日,顽强地与肆虐的“黄龙”搏斗,不达目的誓不收兵。自2011年至今,宁夏完成防沙治沙任务103.72万公顷,截至2019年底,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5.2%,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6%,2020年计划完成3.3万公顷防沙治沙任务。

如今,宁夏治沙人已摸索出卵石防火带、灌溉造林带、草障植物带、前沿阻沙带、封沙育草带“五带一体”的治沙防护体系,并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、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,让“人进沙退”完美逆袭“沙逼人退”。

如今的白芨滩已经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。资料图

昔日沙洲,变成了绿洲。曾经的大漠荒塬,如今都披上了柠条、花棒、沙柳等植物,翻天覆地的变化,诉说着治沙英雄们在风雨中固沙造林的动人故事,也书写着宁夏治沙奇迹,展现着人类的顽强不屈。

(三)

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治沙事业,也牵挂着在风沙中逆行、从荒漠夺回绿洲的治沙人。

提到治沙,他强调了久久为功,“抓任何工作,都要有这种久久为功、利在长远的耐心和耐力。”

在他看来,生态治理,道阻且长,行则将至,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,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。

远离干旱、风沙、贫困,是萦绕在西北人心头的梦想,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深深的牵挂。他曾对宁夏的治沙人说:“这是一项平凡而伟大的事业,也坚定了我们治沙的决心。对你们的事业,我们会全力支持。”

“平凡而伟大”,简单的五个字道出了治沙事业的艰辛,也让人深深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。

2019年8月21日,在甘肃考察工作的习近平总书记实地察看当地治沙造林、生态保护等情况。新华社发

中国创造的绿色奇迹不仅让世界刮目相看,也为全球荒漠化治理贡献了中国经验。这些治沙经验通过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等方式,为更多荒漠化地区带去新的绿色希望。

在向第六届、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致贺信时,习近平说,面向未来,中国愿同各方一道,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,共筑生态文明之基,携手推进全球环境治理保护,为建设美丽清洁的世界作出积极贡献。

人类是一荣俱荣、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。为了呵护绿色家园,中国在努力,并真诚地愿同世界各国一起努力。

“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的事业。”总书记心怀人民,以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胸怀推动生态文明发展,构建中华大地的绿水青山图。(宁夏日报记者 陈郁/文)


分享:

上一条:习近平宁夏行的人民情怀三| 远眺巍巍贺兰,总书记的心中,装着祖国一座座高山!

下一条:习近平宁夏行的人民情怀一 | 4年前,总书记对话宁夏小男孩:你常洗澡吗?

关闭